嘻嘻学音乐
(点击)
1、手风琴 ——
2、钢 琴 ——
3、声 乐 ——
4、琵 琶 ——
5、视唱练耳 ——
6、伴 奏 ——
7、色彩和声 ——
8、钢琴维修 ——
9、手风琴维修 ——
10、曲谱 ——
9、维修工具 ——
10、备注 ——
8、25.7.5
听懂每拍划4个音,是一个听觉上的革命。以后,需要听觉更精准的听出不同的快慢和轻响的变化趋势。音乐中的语言和计算机的语言是一样的。计算机的语言就是1和0的二进制。而音乐的语言,就是高和低。高代表1.低表示0.。高和低及低和高的会流动的。在流动的过程中,具有人类也就是作曲人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提炼
无论是短琶音的三个音,短琶音的四个音,还是长琶音,或音阶,慢的时候,都是一拍对一个音。
无论是短琶音的三个音,短琶音的四个音,还是长琶音,或音阶,快的时候,
分别为:
一拍对三个音(短琶音的三个音)。135 / 351 ......
一拍对六个音(短琶音的四个音)。135151 / 351315 ......
一拍对四个音(长琶音)。1351 / 3515 ....
一拍对二个或四个音(音阶)。12 / 34 /....或 1234 / 5671 ...
最基本的原始状态,都是一对一。然后,就是在一的节拍中,充填2、3、4、6。当然,等到将来弹奏高级的曲目时,可以充填X数字
喀秋莎配上第一级歌词
(主歌 1)
阳光照进明亮课堂,老师带着微笑登场,粉笔沙沙写满黑板,我们眼睛闪闪发亮。(副歌)啦啦啦 啦啦啦。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数学题 语文诗,像星星点亮心房。
(主歌 2)课间游戏笑声飞扬,跳绳毽子上下欢唱,手拉手玩老鹰捉鸡,友谊悄悄在发芽长。(副歌)啦啦啦 啦啦啦,一起奔跑一起欢畅,小操场 大梦想,快乐永远不会散场。
7、25.6.30
第一个视频1.16
音阶训练
第一:左手上行和右手下行的“倒”,角度在加一点。 第二:双手未及时交叉进行的时候,要唱“哒哒哒哒”进入 第三:双手行进的指法都对了。就是节奏有一点点不稳。手指的力量还不均匀。要加强训练。 第四:这个视频的速度有点快,放慢1/3后,在逐步过渡到现在的这个速度。 第五:报几拍的声音一定要清晰的表达。这点很重要
第二个视频1.16
第二个视频为:70。和第一个视频的评价相同。哒哒哒哒,哒哒哒哒,要掐分掐秒的进入。晚那么0.01秒,就是有被节拍器带着的感觉。听上去,手指的力量也不足
第三个视频2.56 这条是长琶音。双手上行或下行的时候,右手的大拇指不要游离在琴键的外面。第二:右手指尖,不要拉的太厉害
第四个视频0.25(相同)
第五个视频1.11 。震音的快速:手指形成的掌面的升降没做到。弹震音的时候,先慢慢弹一遍,很慢的,传过来看看。通过后,在继续
第六个视频3.47。三连音慢速的时候,就是高抬指。70 / 1个音,这么慢的速度,却用贴键弹是不对的。贴键是快速的弹法。高抬是慢速的弹奏。遇慢高抬,遇快贴弹
第七个视频0.43。琵琶的书,就这一本。你拍一下第一页。每跟弦弹四拍,每拍二个音,也就是前半拍,后半拍。从最粗的四弦,逐步过渡到三 二 一弦。换的时候,手腕有个撩的动作。熟练后,要开节拍器。从40的2个音开始
第八个视频1.09。.四根弦的挨个弹跳,应该有个倾斜15度
6、25.6.27
视唱练耳、手风琴、钢琴、琵琶等,都要养成习惯,就是在正式进入演唱或演奏之前,跟着节拍器唱 哒哒哒(速度要一致),第二遍的第四个哒进入。这样,有助于唱(节拍器)的快慢和弹奏(唱)的快慢保持一致。
1、手风琴:短琶音大拇指拐弯内侧。内测是保证快速的前提
音阶、长琶音、短琶音(三个或四个)的速度:
音阶、长琶音、短琶音(三个、四个)、半音阶已经全部达到了一慢二快中的120快速,因此,每天的手风琴的这三种模式训练,就练习一遍即可。
指法练习的重点放在24个大小调中,按照顺序进行,好像只有三组。
短琶音(四个)拉一遍的问题就是最后一个音的拎起来和四个音的一起按下去后的重音和甩头的配合。
上述内容,弹奏不清楚的(音阶,长琶音,三、四个短琶音,半音阶),都可以从返祖,也就是从80的一慢二快开始,再一次巩固,向120的循环。
2、钢琴
a、音阶,长琶音一慢二快,速度在:40开始,无论左手还是右手,小手指一定要勾起来,有助于速度的提升。穿和跨指,都要低弧度的调离。
b、双手短琶音(三个),在行进中,一定要先后唱1、2、5(5、2、1)。这个短琶音是高难度的起点。
c、双手15指的震音,速度也要从慢之快。
3、手风琴练习曲
原则:由于曲目较多,而目前只有手风琴的指法练习,刚刚达标。还有钢琴及琵琶、声乐、视唱练耳的启蒙。
手风琴的左手贝斯可单独训练一周。也可以在练习曲+乐曲+赋格中进行训练。两种方法的练习难点之一致的。
挑选的原则之一:旋律动听,为五线谱。
挑选的原则之二:手风琴的一、二、三级,每级都选二首。即练习曲+乐曲各一首共二首。今后的四五六都选三首(练习曲、乐曲、赋格),即练习曲+乐曲+赋格各一首共三首。
挑选的原则之三:网上可以摘抄打印。也可以从手风琴练习教材中选。选曲目,都是我来定。你可以可以从网红拉的曲目中,觉得哪首好听,打印。
4、琵琶 就按照教材上的空弦练习弹跳。熟悉后,开节拍器。速度:40. 也是一慢二快。抖音查看琵琶弹挑的要领。
5、声乐:我这边看看,网上及我已经下载的声乐系列教材
6、视唱练耳:按照下载的内容。每次5条
5、25.6.23
第一个视频
短琶音(4个音):最后一个音拎起来后,4个音的和弦百分之九十为出重音,配合音响效果,头部要恰到好处的向左偏上一甩。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音乐情绪。
第二个视频
短琶音(3个音):速度渐渐提速。每次提速的前面的一个都必须对准拍子,速度140。
第三个视频
手风琴短琶音(3个音),为了风箱的完整性(开合为一组) ,最后的风箱一定处于关闭的状态。最后按长音关闭风箱或者再拉一遍关风��
第四个视频
长琶音:速度争取90,后面几遍错误率下降争取不出错;拉的过程中有错误是正常现象,不带情绪,集中注意力调整内驱动力,冷静调整速度,风箱,手腕动作等!
第五个视频
音阶:速度加快到120。1跳2快,每个音弹干净。越是快速跳跃,和钢琴一样,离开琴键越低,甚至有弹完后,不要离开,贴着上面。
第六个视频
长琶音:继续一慢两快,最后注意双手衔接不要多弹一个音。左手上行时,整个手掌偏右方向为45度。(音阶为30度)。右手下行时,整个手掌偏左方向为45度。(音阶为30度)。
第七个视频
长琶音:小手指要勾起。倒水动作要明显参照第六个视频评论。双手的协调性也就是熟练性还不够。分手的跨和跳跃的动作要牢记,这样,双手合起来的时候,左手和右手,就不会失误!
第八个视频
是音阶,不是短琶音: 左手上行时,整个手掌偏右方向为30度。(琶音为45度)。右手下行时,整个手掌偏左方向为30度。(琶音为45度)。
第九个视频
震音:手腕逐渐呈角度往上加。如果为4个音的话,声音就是一响三轻。手腕由平面到30度。
第十视频
视唱练耳:不要用喉咙发声
第十一个视频:mi的唱法。
4、25.6.26
先调速度。速度在40 - 120 之间。也就是左侧的上下滑轮,不能高于120. 速度固定之后,就开始按正面的三角和倒三角. 上面的正倒三角调节就是选择表盘上面的1 - 10.
节拍器打拍的范围,目前为:1、2、4拍。将来碰到三拍子的,节拍器 上面的正倒三角调节选择3、6。
钢琴:音阶琶音(长琶音、短琶音三个、短琶音四个)
专练左手小手指(勾起),慢练. 如果不勾的话,左手向上就不能形成倒水角度.
上下行的传指或跨指,要有清晰的小跳.如果不跳的话,跑动就会有噶楞伽冷,形成音量的的响当当的.
3、2025.6.19
一:手风琴:风箱要匀速全凭意识控制!
1、长琶音-风箱控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做到,结束音刚好自然结束。既不要多余的气猛推,也不要,最后的音没气)。
2、上下行琶音的声音的每个音要均匀。尤其时:下行的跨指的第一个SOL。
3、慢弹连音弹满(因为,巴扬的间距远远小于钢琴琶音的间距),快弹小跳可以自然形成!
4、短琶音(4个音):最后一个音放干净再4个音一起按,否则就是糊。这个问题已经讲了5遍了。
5、24个大小调的音,在唱指法时,不要喊叫。和练声一样。
二:钢琴
1、手长琶音看张老师视频弹正确。左手的 5 3 2 1 3 2 1.对应的音为 d m s d m s d。左手长琶音弹2遍,右手长琶音弹2遍。做到交替趣味进行
2、短琶音(3个音):右手已经正确了要提速度。左手尝试着弹短琶音(3个音)。指法为:5 3 1 / 5 3 1 / 5 2 1 / 5 3 1 // . 对应的音为 d m s / m s d / s d m / d m s //。
三:视唱:打印后,剪成长条,每天一条
四:拍皮球或震音(1 5 指,跟着节拍器由慢到快,敲琴键d s )
2、2025.6.18
以下内容,打印出来,宫进行学习之用
在家里练习的时候,一旦发现快速不像样子的时候,就像现在这样,采取放慢,甚至于最慢的速度。而不需要老师的提醒。进行灵活自我调节。
快速中的一塌糊涂,基本上,都存在下来这些问题
一;指法可能不正确性(如手指起落的顺序、力度控制)和手型的稳定性(如手掌呈自然拱形、避免僵硬)。
例如,下行的时候,跨指的四指,就发飘。也就是四指的键位没有强化,大白话就是:贝斯熟悉度不够。
二:风箱推拉时
第一步:力度要均匀,感受相同的气压对音色的影响(一致性)。
第二部:熟练以后,可以在弹奏琶音(音阶)时,采取橄榄型(两头轻中间响)。
如从 pp 到 mf 再到 pp),让每个音符的音色更饱满,避免快速演奏时因风箱控制粗糙导致的音色扁平。
三:打磨乐句连贯性
音阶和琶音的连(legato)或断(staccato),需要通过慢速练习来细化。一定要仔细倾听,仔细揣摩!
比如,慢速练习连奏音阶时,可专注于音符之间的衔接是否平滑,避免出现 “卡顿”;
断奏琶音时,可控制每个音的时值长短(尤其是下行的时候),形成清晰的节奏感。
四:培养听觉敏感度
慢速演奏能让耳朵更清晰地捕捉音准、音色的细微问题。例如,在练习长琶音时,慢速状态下可分辨上下行各音的音高是否准确。
调整后,要牢记按键的位置。不要再次出错。同时,调整的时候,不要使大力或风箱气压突强突弱,避免蹦出尖锐声音。
五:降低学习难度,提升练习效率。快速不能否快速提升学习效率,反而,浪费时间。
音阶,琶音学完后,今后,还要学复杂的减七琶音
还要学音阶及跨度较大的指法(如六度、八度琶音),这些内容,都和钢琴是一样的。
六:再一次将慢速练习
慢速练习可将难点拆分为单个动作。例如,24个大小调中的不同指法,练习 #F 小调半音阶时,先以慢速逐个音符确认指法(如右手 2、1、3、2 指的交替),待动作熟练后再逐步加速,比直接快速练习更易掌握。
七:演唱的时候,目前不唱首调,等到以后,慢慢的逐步唱首调。首调需要大量的时间,唱的时候,都需要翻译,也就是12个音,每个音的大调,都可以唱Dol。也就是12个音,每个音的小调,都可以唱La。
八:疲劳 = 错误积累
快速练习容易因肌肉紧张导致疲劳,甚至养成 “错音习惯”。慢速练习能让肌肉保持放松。
慢速可避免手指过度用力导致的僵硬,延长有效练习时间,同时减少因失误重复练习的次数。
九:建立节奏感与速度基准
目前的快速,她已经开始耳朵不灵敏了。脑子开始糊涂了。只有借助节拍器进行,慢速练习(如从 60BPM 开始),可帮助她建立稳定的节奏感。慢速打下的节奏基础,能确保速度提升后乐句的稳定,避免出现 “抢拍” 或 “拖拍”。
十: 延伸应用:为高阶曲目奠定基础
等到音阶琶音都熟练后,就要适应复杂曲目技巧需求。我们的方法,就是抽取相应的片段。
因为因为许多手风琴曲目(如古典作品、炫技性乐曲)包含大量音阶、琶音段落(如《西班牙斗牛士》中的快速琶音乐句)。慢速练习积累的精准度和协调性,能让演奏者在面对高阶曲目时更从容,例如快速音阶跑动时不易出现错音,琶音伴奏时能与旋律同步。
十一:快速后就要训练慢速,培养音乐理解深度
慢速练习不仅是技术训练,也是对音乐结构的分析过程。例如,练习 D 大调琶音时,可结合乐理理解和弦构成(D-F#-A),并思考其在乐曲中的功能(如主和弦的稳定感),让技术练习与音乐表达结合更紧密。这些内容,今后训练的时候再讲。
十二:总结:慢速练习的核心逻辑
慢速练习并非单纯 “放慢速度”,而是通过 “精准控制 - 细节优化 - 习惯固化” 的过程,将音阶和琶音的技术要点转化为下意识的演奏能力。建议练习时搭配节拍器,从 60-80BPM 开始,每两周根据掌握情况逐步提速,同时结合音阶模进、琶音转位等变式练习,避免机械重复。长期坚持,可显著提升手风琴演奏的稳定性与音乐表现力。
1、2025.6.17
短琶音(四个音)手风琴:每个音要弹清晰,速度放慢。拉了快,心态要平稳,不要有冲出来的感觉。
长琶音:速度100的速度上,只有偶尔的上下行不错,大部分不熟练。
三个音的短琶音:见视频
第四个视频:手臂拉直,指法和音名每次都太轻,要用气息,昂首挺胸唱,而非驼背弯腰唱
2024.1.23
笔记:2024.1.23 第一节
音乐离不开节奏和速度。今天学了右下的抽拉杆——拉杆的上面标着 0 2 3 4 6。
0 代表:没有铃声(铃声就是抢拍)
2 代表:铃声响一下,另外一下,没有铃声
3 代表:铃声响一下,另外二下,没有铃声
4 代表:铃声响一下,另外三下,没有铃声
正面的长条摆杆,是使用节拍器开始时,用手带动左右一下,就可以摆动。
摆杆上有一可上下移动的摆锤。摆锤位置可对应数字及罗马字母(表示各种速度的语音,如:快速,中速..)
今天,学了打开口腔,发'啊'的声音, 见抖音: https://v.douyin.com/iLQSTk15/
节拍器使用方法:1.76 anq:/ 07/22 a@n.dA 这是一个干货教学视频# 线上课程 # 钢琴教学 # 一分钟干货教学 # 知识分享 # 0基础学钢琴 https://v.douyin.com/iLQAh3LJ/ 复制此链接,打开Dou音搜索,直接观看视频!
有空看一下字符歌:8.25 M@w.Fu seO:/ 07/30 音符歌 # 儿歌 # 亲子 # 动画 # 歌曲 # 音符歌 https://v.douyin.com/iLQAS6EH/ 复制此链接,打开Dou音搜索,直接观看视频!
2024.8。10
这是一条通往成功的天梯之路
一:手风琴(巴扬、键盘),钢琴教学 —— 面授+远程。
A:固定手位,音阶,琶音、和弦。(手指记忆)。
B:各类乐曲:常用歌曲(儿歌、国歌、队歌)。
C:考级乐曲。
D:比赛乐曲。
过程:熟悉、慢练、快练。 每天正确的练习时间同结果成正比。
二:声乐
A:开口型:咬字吐字。
B:气息支撑:稳定性。
C:共鸣:头腔、胸腹。
D:唱腔特点:原生态、流行(中、日、美)、民族、美声。
E:技术:哼鸣声,真声、假声、气声、哭腔等。